儒只文学网
“鉴”要读懂诗歌 “赏”要弄懂手法
发布时间:2018-03-24 22:58
2017年高评语文考试纲领对古诗词鉴赏提出了“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、语言和表达技巧”等能力要求,目的是要考生读懂诗歌。古诗词鉴赏,可分为“鉴”与“赏”两部门,“鉴”要读懂诗歌,“赏”要弄懂手法。
考点透析
对于考生而言,高考古诗词鉴赏的难点首先是读懂诗歌,然后是弄懂手法。剖析历年的天下卷试题可以发现,一样平常情形下,古诗词鉴赏的相关考点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:(1)为何写,即字词的妙处、手法的作用、头脑情感、作者的看法和态度等;(2)写什么,即诗词中所涉及的工具及其特征;(3)怎样写,指运用了何种艺术手法;(4)语言的气势派头特点。
答题技法
2017年天下卷古诗词鉴赏题设一道客观题和一道主观题,客观题为五选二,主要考察句意和手法;主观题主要考察诗词写了什么、手法的作用、头脑情感、字词的妙处、语言气势派头、比力异一律内容。客观题的泛起,加大了古诗词鉴赏题的难度。
1.读懂诗歌
考生要学会运用语法结构来划分句子的主要身分,如主语(�T)、谓语( )、宾语(�n)、状语([ ]);再弄懂工具做了什么,或具有什么属性;并借助注释,译出诗词的大意。
(2017年北京卷)阅读下面的诗歌,完成试题。
晓行巴峡
王维
际晓投巴峡,馀春忆帝京。
晴江一女浣,朝日众鸡鸣。
水国舟中市,山桥树杪①行。
登高万井出,眺迥二流明。
人作殊方语,莺为祖国声。
赖多山水趣,稍解分别情。
[注释]①树杪:树梢。
请翻译诗歌。
【剖析】原诗对译如下。
[破晓时]直奔巴峡,[暮春时]忖量京城。江水清明处有位女子洗衣,太阳升起时群鸡竞相打鸣。
水边都会的人[在船上]做生意,山间桥上的人[像在树梢中]行走。登上高处万家的井出现,远望远处两条河流清晰。
人们说特殊的方言,黄莺啼家乡的声音。[全赖]自己深知山水情趣,[稍稍]排遣背井离乡愁情。
2.运用公式
通常情形下,考生可借助公式来解题,公式的陈述方式如下:③+②+①=怎样写+写什么 +为何写,或③+②+①=手法+(工具+特征)+(表达作用+人物情感)。
(2017年天下Ⅰ卷)读下面这首宋诗,完成试题。
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
欧阳修
紫案焚香暖吹轻,广庭清晓席群英。
无哗战士衔枚勇,下笔春蚕食叶声。
�l里献贤先品德,朝廷列爵待公卿。
自惭衰病心神耗,赖有群公鉴裁精。
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,不适当的两项是( )
A.诗的第一句写出了科场肃穆而又怡人的情况,烘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。
B.第三句重点在体现考生们奋勇争先、勇往直前,以是把他们比作战士。
C.到场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,道德品行是选送的主要依据。
D.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,希望他们能够发展为国家的栋梁之材。
E.作者认可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,表现选材事情要依赖其他考官来完成。
【剖析】A项运用公式可得,③+②+①=烘托+(科场+肃穆而又怡人的情况)+喜悦心情。
B项运用公式可得,③+②+①=比喻+(考生+紧张肃穆地答题)+像士兵衔枚狂奔。此项为错误项。衔枚狂奔,形容夜晚神秘急行军;衔枚,引申为默不作声。
C项运用公式可得,③+②+①=(无)+(考生+由各地选送+首选条件是道德品行)+(无)。
D项运用公式可得,③+②+①=(无)+(朝廷+列爵待公卿)+希望考天生才。
E项运用公式可得,③+②+①=借人抒情+(作者+体弱多病+嘱托同寅+认真判别)+惜才爱才。此项为错误项,考生不懂昔人在重大场所中说自己老病往往带有自谦之意,也不明白昔人借人抒情实则是委婉表达自己的情绪。
运用公式解题,可以较快地得出此题应选B、E。
【点评】古诗词凭据形貌工具一样平常划分为写人诗、写景诗、写事诗、写物诗等,考生答题的疑心点在于无法准确归纳综合写景诗工具的特征,较难确定古诗词的表达技巧。
・即时小练・
1.(2017年天津卷)阅读下面的宋诗,按要求作答。
太湖恬亭
王安石
槛临溪上绿阴围,溪岸崎岖入翠微。
日落断桥人独立,水涵幽树鸟相依。
清游始觉心无累,静处谁知世有机。
更待夜深同徙倚①,秋风斜月钓舟归。
[注]①徙倚:彷徨,流连不去。
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,任选一种加以简析。
【剖析】运用公式可得,③+②+①=虚写(想象)+我们深夜钓鱼纵情归来的画面+幽静闲逸。③+②+①=以景结情+描绘深夜钓鱼纵情归来的画面+余韵悠长、闲适之情。③+②+①=借景抒情+借深夜钓鱼纵情归来的画面+蕴藉委婉、闲适之情。
【谜底】(1)虚写。“夜深同徙倚,秋风斜月钓舟归”是诗人想象的情景,这样写出现了幽静闲逸的意境。(2)以景结情。描绘“夜深同徙倚,秋风斜月钓舟归”的画面,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,使全诗韵味悠长。(3)情景融会(借景抒情)。闲适之情与“夜深同徙倚,秋风斜月钓舟归”相融,使情绪表达蕴藉深长。(任选一种)
2.(2018届天下高考分科模拟卷)阅读下面的宋词,按要求作答。
行香子・七夕
李清照
草际鸣蛩,惊落梧桐。正人世天上愁浓。云阶月地,关锁千重。纵浮槎来,浮槎去,不邂逅。 星桥鹊驾,经年才见,想离情别恨难穷。牵牛织女,莫是离中。甚霎儿晴,霎儿雨,霎儿风。
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?写了什么事务?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绪?
【剖析】运用公式可得,③+②+①=借事抒情或借古伤己+牛郎织女的恋爱悲剧故事+同情他们,忖量丈夫。
【谜底】本诗借事抒情,借牛郎�女的恋爱悲剧故事,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同情之情,同时也寄寓自己对丈夫的忖量之苦。
答题妙招
1.熟记常用的手法
(1)八种修辞手法:比喻、拟人、夸张、用典、对比、双关、借代、比兴。
(2)两条抒情途径: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(借景抒情、借事抒情、借物抒情和借人抒情)。
(3)八对形貌手法:渲染和白描,侧面和正面,全景和特写,行色和心理,虚和实,点和面,动和静,声和色。
2.明确古诗词的分类
凭据形貌工具,古诗词划分为写人诗、写景诗、写事诗和写物诗等。
3.掌握常见的艺术手法
找准艺术手法很重要。古诗词鉴赏题若问情绪,就找抒情途径;若问字词的妙用,就找修辞手法和形貌手法。析句品联题,若偏重赏析字词,先思量修辞手法;若偏重析句品联,可思量抒情途径,还可思量形貌手法和体现手法。
写人的诗,主要从正面形貌和侧面形貌(配角陪衬、景物陪衬、情况陪衬)入手;写景的诗,必须弄懂直接形貌(动词、形容词)、视听联合(色彩、声音)、消息联合(动态、静态)、虚实联合(遐想、实景)、情况陪衬等;写事的诗,若是是写历史事务,手法一样平常为借古讽今、借古伤今、借古伤己、用典等,若是是写现实事务,手法一样平常为即事议论;写物的诗,只写一个工具(如咏物诗),手法为托物言志、象征、以物自喻。写景诗和写人诗,若是主角、配角同时泛起,那配角是用来烘托主角的。
4.归纳综合工具的特征
工具,就是指诗中涉及的人、景、事、物。若全诗只有一个工具,如于谦的《石灰吟》,只需要归纳综合工具的多项特点;若全诗有多个工具,那工具就是整体画面,整体画面的特征就是意象组合发生的整体感受。归纳综合工具的特征,一样平常找动词、形容词,同时注意意象。
昔人云:“操千曲尔后晓声,观千剑尔后识器。”借此理,建议考生:一个字――练,借他人之法入门;两个字――熟练,将他人之法变为自己之法;三个字――会变通,以稳定应万变;四个字――融会领悟,拿高分没问题!
小贴士:古诗词鉴赏高分模板
(1)鉴赏写人诗:形象题和性格题的区别
①形象题:人物+外在特征+内在特征+身份+剖析。
②性格题:人物+内在特征+剖析。
(2)鉴赏写景诗:独景题与多景题的区别
①独景题:手法+工具+差别角度的特征+手法的作用+情绪。
②多景题:手法+意象+意象组合的整体特征(画面、情形、意境)+手法的作用(渲染、陪衬、营造……气氛或气氛)+情绪。
(3)字词妙用题
字+语境义+手法(修辞手法或词性活用)+该字涉及的工具+其特征+效果+情绪。
(4)工具特征题
工具+特征+情绪。
(5)抒发情感题
抒情途径+工具+特征+手法的作用+情绪。
(6)手法作用题
手法+工具+特征+手法的作用+情绪。
(7)气势派头怎样题
一读就懂的称“平实质朴”,景物优美、色彩明丽的曰“清新雅致”,想象奇幻、有神话传说的叫“萧洒壮丽”,侧面形貌的为“婉约蕴藉”,想象奇异、夸张离奇的是“豪迈雄浑”,带郁闷色彩、悲剧气氛的名“沉郁顿挫”。
(8)比力异同题
①比力手法题:手法+工具+特征+手法的作用+情绪。
②比力情绪题:手法+工具+特征+手法的作用+情绪。
③比力内容题:工具+特征+手法的作用+情绪。